7:00-22:00  18101368235
首页 > 资讯 > 详情

你还在为读博犹豫吗?读书是最容易取得成功的捷径

来源:MBA招生网  2022-07-13 15:39  点击量:


博士,是一个自带光环的称谓。这个光环不仅仅来自学识上的增长,更是由于在读博过程中,精神和肉体经受历练,产生了蜕变。这个过程,就是一场修行,修行圆满了就如同破茧成蝶一样,整个人生都得到了升华。修行的道路是崎岖坎坷的。西天取经是一场修行,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读博也是一场修行,你要做好经历磨难的心理准备。读博修心,修的是决心、恒心、平常心和匠心。博士研究生学历是人类学历上面的天花板,如果你能够拿到博士研究生的学历,就已经彻底改变了人生命运,未来能够找到很好的工作,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机会,拿到很高的薪水,你想要做什么事情都要比其他人易很多,这就是学历带来的好处。

“博士”一词最早在先秦六国时期出现,是学官的名称。秦朝一统六国之后,沿用传统,在诸子、诗赋、术数、方伎等皆立博士。汉武帝时更设置了五经博士,专门教授儒家五经。彼时的博士是官学的教授者,有较高地位。除了教学外,他们还或出使,或议政,参与国家大事。后来历代皆设有博士一职,直到清朝。现代意义上的“博士”始于清末的留学潮,那时一批有理想的年轻人怀着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想法出国留学,使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了西方的“博士”。中国最早的留学博士是黄宽,他于1850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科学习,并于1857年获得了博士学位。清末民初,出国留学的人很多,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大多有留学经历,然而能最终获得博士学位的还是少数。其中,有民国三博士之称的胡适、顾维钧、张竞生就是个中翘楚。现代汉语中“博士”指的是学位的最高一级,即博士学位,对应于西方的Doctor。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读书是最容易取得成功的捷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总是喧嚣着一股读书无用论的论调,总是说去读大学的,最后都是当普通的打工人,反而是那些初中高中毕业的,最后成为了老板,个人认为这种是非常不好的言论,或者说是违背事实的言论。

我们都能清楚地看到,对于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的人来说,他最后都能够成为中产阶级。但是对于很多高中以下学历的人来说,他们绝大部分人最后只能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人,他们的年薪不会很高。当然也有很多人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毕业出去打工,最后成为了老板,但是这个概率是很低的。但是如果你去读书,只要你自己能够考上大学读研,读博,毕业这一条路是非常清晰的,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都是适用的。只要你自己足够勤奋和努力就能够获得这些东西。我还是认为读书是有用的,并且读书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成功的最快的捷径!

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读博肯定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对于一部分青年而言,读博又会面临一个比较困扰的问题,就是家庭经济的问题,毕竟读书始终需要家庭承担的一定的经济压力。一个青年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本科,基本上就是一个吞金兽,每个学期的学费,课本费,学杂费,在学校的生活费以及平时的一些开销等等,这些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尤其是对于在大学读书的青年,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去大学读博不一样,在读博期间基本上不会给家里面造成多大的经济压力,当然也不太可能给家里面解决经济上的一些问题,只能够说能够实现收支平衡。现在选择去大学读博,每个月国家和学校都会给予一定的补贴,如果所在的实验室经营状况比较好,实验室还会单独发放一笔津贴,总体来说覆盖学费和平时生活开销是没有问题的。

在这里也提醒那些想去读博,但是又担心经济问题的青年,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放下心来,因为只要你去读博,就不会给家庭造成多大的经济压力,如果你学习成绩比较好,表现比较优秀,甚至还可以结余一部分经费给家里面使用。

读博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一颗平常心对待。读博之路,注定充满挫败。选题无着落,实验结果总是不符合预期,投稿屡投屡拒……,这些挫折还会产生连锁反应,相互累积叠加,经受住这些失败和煎熬的磨练,你的内心也就越来越从容淡定,能够用平常心态看待读博修行中遇到的挫折,不会一蹶不振。其次,修行要抵御各种诱惑,读博是一场苦修。在职场同龄人享受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时,你面对的是读不完的文献和做不完的实验。读博没有金钱和美酒,需要你用淡泊的心态抵御各种诱惑。

博士毕业很难,但是当你博士毕业以后,你的起点就要比别人高很多,同时你的薪酬也要比别人高很多。如果你能够顺利博士毕业,那么对于很多地方的博士来说,他的年薪起点一般都是30万左右。如果是一名本科毕业生,那么很多本科毕业生刚刚毕业,年薪能够10万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想要从10万年薪奋斗到年薪30万,这个过程可能是10年,可能是20年,也可能是一辈子都达不到。但是对于博士毕业的人来说,年薪30万只是他们的起点,未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如果是选择在企业里面工作,那么工作了几年或者是数年以后,很有可能就能够达到年薪50万,甚至年薪百万以上,这个主要取决于个人的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怎么样!

读博还要保持好奇心,好奇心是支持博士研究继续下去的不朽动力。根据马斯洛自我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一个人最高层次的需求。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无疑是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渠道。运动员摘金夺银是自我实现,博士生发表论文也是自我实现。但是,鉴于博士生哪怕能够实现每年一篇核心期刊都会算是“高产”,除获得录用通知那天之外,每年剩余的364天靠什么支持?“每天回答一个为什么“,无疑是一个好办法。想读博的小朋友不妨回顾一下自己的求学历程,你对于自己想要继续攻读的那门学科,究竟是不是很善于提出“为什么”?以及,你提出的为什么,是否能够在核心期刊论文当中找到答案?如果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初步具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如果你对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我不仅能找到答案,还能批判性阅读这些核心期刊论文、找出它们的不足之处”,估计你的导师一定会感动于自己遇到了一个好苗子。

不管最后自己有什么成果,表现出了多大实力,接受现实,接受这就是真实的自己。不要觉得自己辜负谁、对不起谁,结果就是这样。人生不是非要大富大贵,不是非要站在金字塔顶端。如果最后自己的成果没那么好,在可选范围内做出最好的选择,也是一种胜利。